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电话:0371-86567219
传真:0371-86567219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园地>>支部活动>>正文

《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委工作报告》

2018年05月29日 11:34 办公室 点击:[]

 

 

 

 

 

 

 

 

校党字201866

 

 

 

 


中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委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直各单位:

518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杨宏志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所做的题为《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早日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已经大会审议通过。现将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大会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此页无正文)

 

 

 

Product_Flag = 1 OldObject中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

2018528


奋进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为早日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杨宏志

20185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深入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全面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总结历史经验、谋划发展蓝图,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强的本领、更实的作风,为早日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八年来的主要工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以来的八年,既是把好舵、站稳步、开好局,甩开膀子外树形象的八年;更是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扑下身子内强素质的八年。八年来,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开始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的历史性转变,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拓展、规模扩张到内涵充实、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历届学校领导班子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政治自觉,始终保持经世济民、崇法致公的历史担当,始终保持自强不息、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直面缓进亦退的办学竞争,正视长期存在的资金难题,抢抓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以雷厉风行的闯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拐点,办成了大事,办妥了难事,办好了喜事,兑现了学校组建之初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一)坚持总揽全局,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方向。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着力建设有坚定政治立场、坚强领导能力、坚实组织堡垒、优良工作作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全面抓好整改落实。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对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和离退休工作的领导,引导师生员工坚定跟党走。

——统筹发展全局,谋划战略部署。校党委坚持管战略、抓大事、谋长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名校、制度治校、文化厚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统筹推进事业发展,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目标任务,制定实施2016-2020年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定位,描绘了学校面向新时代的新蓝图。

——完善治理结构,弘扬法治精神。认真贯彻《高等教育法》,制定并颁布实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贯彻,协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全部由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推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离;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和管理服务制度体系,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校务信息依法依规公开,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架构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初步形成。获批“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培育大学文化,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厚校”战略,大力培育涵养大学精神。在办学实践中凝练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经世济民、崇法致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团结一致、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博洽通达 弘毅致远”的校训深入人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设“书香校园、道德校园、生态校园、平安校园”为抓手,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最美教师评选、文明礼仪等活动,有力推动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二)坚持固本强基,学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实质融合顺利完成,开创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工作思路,在大学组建伊始,全面启动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重组工作,统一设定了学校编制,设置了处科级和院系构架,重组了学校党政管理部门,重任了各级干部职务,开展了全员聘任,顺利实现机构、人员、制度、机制、规划、学科、财务和资源配置的“八统一”。融合速度快、效果好,受到了校内外广泛赞誉。在院系调整合并、机构设置组建、干部安排使用等工作中,党员干部高风亮节、不计个人得失,教职工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安排,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学校平稳快速发展。

——郑东校区基本建成,拓展了办学育人的新空间。制定实施校园建设规划,坚持一张图纸绘到底,投资近20亿元,累计完成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一所厚重、大气、美观、实用的大学新校园。面对路、水、电、暖、气、网六通,建设工期紧迫和建设环境复杂等诸多难题,新校区建设者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扛起了担当,在新校区建设的壮美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跟进,校园绿化率达到54%;横向实现乔木、灌木和草丛多层覆盖,纵向做到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新校区建设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建设。

——审核评估顺利通过,检验了内涵建设的新成效。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遵循“重在建设、重在提升、重在规范、重在过程”的工作要领,扎扎实实打基础,踏踏实实补短板,进一步巩固了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全校上下以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状态迎接教育部专家进校评估,学校的整体办学状况特别是顶层设计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省级文明单位获批,标注了文明创建的新高度。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师生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员化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督导。因材料完备、制度健全、活动丰富、环境优美、氛围浓郁、特色鲜明,我校的创建工作受到考核组的高度评价,顺利获得省委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谱写了共建共享的新篇章。建成了约36万平方米的教职工周转房和引进人才楼;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教职员工收入显著增长;改造文北、文南校区家属院水、电、气设施;建成了郑东校区校医院,设立了健康管理中心;建成教职工活动中心、郑东校区幼儿园等惠民工程。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新改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改革创新,办学综合实力整体攀升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围绕“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分制改革、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主辅修专业互换改革;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本科专业增至65个;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省级以上特色或优势专业分别增至49项、53项、16个,新增省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成功获批研究生推免资格。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等称号。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奖项1500余人次。本科新生录取持续保持良好势头,在近几年全省高校投档线排名中,本科一批稳居全省第三,本科二批稳居全省第一。

——办学结构明显优化。积极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步压缩专科教育。八年来,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由17797人增加到 31387人,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学生由686人增加到6302人,研究生由730人增加到1250人。

——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柔性引进与硬引进并举,普遍培养、全面提升与重点扶持、鼓励拔尖相结合,深入推进“两工程两计划”。具有博士学位者由组建初期的228人增加到860人。以“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领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实质性优化,人才队伍的竞争力实现飞跃式提升。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改革学科管理体制,推动学科分层建设、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建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涵盖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的学科体系。拥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建成9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进入榜单并取得较好位次,“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业”被确定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科学研究跨越发展。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深化科研制度改革,推行科研绩效考核校院两级目标管理制度。先后获批 “城乡协调发展”和“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河南经济研究中心等16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智库。八年来,学校科研直接投入近2亿元,科研成果呈现出量增质升的好趋势。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800项;出版学术著作330部(国家级出版社);发表奖励目录内学术论文5418篇。研究成果多次被省部级以上主要领导批示,被政府部门采用。《经济经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的学术声誉持续提升。

——合作空间逐年扩大。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印度等国家的大学及文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个。与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鹤壁市政府、兰考县政府、建业集团、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单位开展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拓展了合作办学空间。

——综合保障得到加强。坚持开源节流,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保证了新校区建设和学校事业前行;牢固树立防范意识,积极化解财务风险,用低息置换高息,节约融资成本近四千万元。后勤服务紧跟新校区建设步伐,开通了后勤服务直通车,为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保障。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初步建立了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了校园的持续稳定。

(四)坚持全面从严,党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加强政治建设,政治忠诚有力确保。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推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强化理论武装,思想建设有效提升。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党支部“三级联动”学习机制,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树立正确导向,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制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落实好干部标准,通过集中换届和个别调整,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固本强基,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了包括44个基层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174个党支部的基层组织工作体系,确保了组织建设全覆盖。

——持续正风肃纪,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完善党风廉政惩防体系建设,制定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严格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20条实施意见,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修订完善了加强作风建设系列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坚持标本兼治,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制定《中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议事规则(修订稿)》《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监督检查暂行规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项规章制度,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学校被确定为“省委完善和落实反腐倡廉制度示范点”。

各位代表、同志们!八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的发展成绩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实践是厚基础、成规模、出形象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教育思想在校园落地生根的结果,是省委、省委高校工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以杨健燕书记、李小建校长为代表的学校上一届党政领导班子正确带领的结果,是全校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八年来,学校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在艰苦创业、奋楫争先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收获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我们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的重要论断,清醒认识“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的重大意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自觉遵守“四个坚持不懈”的总体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精神的思想基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育人的独特优势,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扭住事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八年来,学校以发展目标凝聚人心、靠发展眼光抢抓机遇、借发展实力爬坡过坎、用发展实绩厚植基础,实现了大楼建构与大师培育双管齐下,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齐头并进。八年的成绩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会出形象,发展才能赢尊重。

——抓住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八年来,“人才强校”战略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博士化工程与师资培训工程汇聚了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合力,学术交流计划与青年拔尖人才资助计划促成了全面提升与重点培养的共振。八年来,一个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可持续的人才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一个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汇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引才育才用才格局逐步构建。

——把握学术至上这个大学本质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学术是一所大学的本质,是高等学府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大学无论发展到何种阶段,都应该恪守对学术至上的追求,秉持学术独立的品格,成就学术不朽的灵魂。敬畏学术事业,敬重学术大师,推崇学术权力已成为全校共识。学校正确处理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推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分离,让学术权力回归教授,交由学术委员会主导,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逐步探索出一条靠学术聚人才、以学术保质量、借学术育特色、用学术促管理的科学发展之路。

——推进改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正如总书记所言,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这八年既是学校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稳步前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全体师生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增强的重要时期。我们坚持用改革创新精神谋划事业,用改革手段除去陈规,用创新措施培植新机,用创造性工作推动发展。

——突出大学文化这个时代引领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学术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特色,建设格调高雅、健康向上、底蕴深厚、开放包容的大学文化,努力在坚守与传承传统文化、引领与守护社会文化、整合与创新多元文化中秉持更大的担当。

——强化民主管理这个重要保障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总书记强调,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学校坚持完善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代会等在民主管理、教授治学中的重要作用;畅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群团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重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拓宽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充分调动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八年来,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践证明,这八个“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凝练和经验总结,是我们在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征程中淬炼出来的精神感悟和思想启迪,它曾经也必将不断激励全体师生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离“四个服务”的要求、距离上级组织的期望、距离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距离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预期还有差距,特别是近两年博士授权单位申报的过程让我们更清醒认识到不够高、不够多、不够强、不够大、不够新、不够足、不够浓、不够细等问题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办学层次、学术声誉还不够高;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成果还不够多;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力度还不够大;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创新举措还不够新;办学条件、办学资源、办学资金还不够足;校园文化氛围还不够浓;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还不够细等等。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有供给侧方面的、也有需求侧方面的,既有学校内部的、也有学校外部的,既有阶段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既有质量方面的、也有数量方面的。

各位代表,同志们!昨天的发展成绩足以让我们精神抖擞但绝非妄自尊大;今天的发展难题足以让我们头脑清醒但绝非妄自菲薄。虽然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唯有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投入工作,才能让美好的发展蓝图在我们手中变的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二、提高站位、把握方位、找准定位,勇担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

大到国家,小至个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坐标。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要求,在新时代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扎根中国。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他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把学校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做好“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要求我们把改革发展同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有大的作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要求我们把办学治校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政治优势的发挥结合起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有高度自觉;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把立德树人同弘扬“四个自信”结合起来,在展示中国特色上有强烈担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必须回应的时代要求,要求我们把育人目标同民族复兴的目标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新的建树。

——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融通中外。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要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目光不能停留在一域,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以开放性思维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制定战略、谋划发展、考虑工作。要增强全球定位和国际竞争意识,参照国际知名大学通行的学术规则、竞争机制和评价标准,鼓励师生勇于登上国际舞台,踊跃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力争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全球合作与竞争中取得重要突破。

——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立足时代。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目标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在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战略转变的内涵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常态”: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更加突出质量提升,要求从重规模、求数量转向重内涵、提质量。要赢得竞争,推进内涵式发展就愈加迫切;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更加突出需求导向,要求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贡献力;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更加突出协同创新,要求围绕重大创新任务,聚集和共享各类创新资源,开展校内外协同创新;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更加突出自主办学,要求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些时代特征和发展特点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对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是出卷人,作为答卷人我们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创造出经得起阅卷人检验的实绩。 

——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面向未来。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他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将率先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我们要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与社会转型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必将催动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与调整。同时,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提前思考、率先谋划、尽早着手,以敢想敢做敢当的魄力和善始善终善成的能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新成绩,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一份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三、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所大学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样,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经过深入思考、广聚民智,校党委确定了未来三十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2023年,博士点增至2-3个,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20名,建成提供高质量课堂教学、高水平学科专业、高门槛毕业要求、高回报优秀成才率的人才培养高地。

第二步,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奋斗,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力争2-3个学科进入全国“一流学科”行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60名,形成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完善成熟的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规范高效的保障制度,所有办学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师生创造力全面释放。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学科”数量明显增加,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20名,国内地位更加稳固、国际影响持续扩大,成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供给、引领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前行的高校代表,树立起地方高校创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大学的标杆。

各位代表,同志们!心中有梦想,奋斗有方向;心中有目标,拼搏有力量。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伟大的梦想总是在接续奋斗、接力探索中成真。让我们坚定舍我其谁的自信和气概,增强锲而不舍的定力和韧劲,在 “三步走”的征程上镌刻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担当!

今后五年,是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将为学校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打下具有决胜意义的基础。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要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名校、制度治校、文化厚校”六大战略,为早日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应当紧紧抓住“三个指标”

——在打造国内地位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胸怀国家发展愿景、放眼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发展需求。通过推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全面服务于竞争力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形象中国、教育中国、科学中国建设。以名学者、名学科、名成果、名学生、名校友、名校园为主要标志的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某些学科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话语权,成为相关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等标准的制定者、参与者、影响者。

——在塑造国际影响上,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制定战略、谋划发展、考虑工作,推动学校办学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青年了解中国、走进中原的文化传播窗口和文化辐射平台;让学校师生和校友的足迹覆盖世界五大洲,让校园各种肤色、各种语言交相辉映、共生共荣。

——在锻造鲜明特色上,着力凝炼和强化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注重根植河南沃土、弘扬河南文化、服务河南发展,在汇聚协同育人合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做成样本、树立典范。

2023年,实现以上三个定性指标,需要以下定量指标的支撑:

办学规模上,在校生稳定在32000人左右,其中,普通本科生2800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生5000人左右),研究生2400人,留学生800人。

学科建设上,2-3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经济学、管理学排名进入全国前5%,法学进入前10%;形成3-5个在河南甚至全国有影响的经济、管理、法学学科的交叉学科方向,建成1-2个河南省优势学科(群),2-3个河南省特色学科群。

专业建设上,本科专业稳定在70个左右,建成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含特色专业)8-10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各两个以上。

人才队伍上,专任教师达到2000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5%以上,4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博士学位占比80%以上;引进两院院士或同等层次专家2名,引进或培养“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同等层次者3,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或同等层次者6名以上。

科学研究上,国家级项目立项达到260项,国家级重点及重大项目突破5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3.5亿元。

人才培养上,学生获得国际级奖励(荣誉)20人次,国家级奖励(荣誉)2000人次。就业率稳定在98%的基础上,就业创业工作总体实现:拥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达到30%,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达到30%,硕士考取博士研究生达到15%

(二)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扎实打赢“四项攻坚”

——办学层次突破攻坚:获批博士授权单位。要紧扣国家需求、紧盯指标短板、紧系师生期盼,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举全校之力、聚全校智慧、用各方资源,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形成优势、全面达标,在科研成果、学科特色、国字头项目、奖励、荣誉的数量和层次上狠下功夫,确保申博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实现。

——文明品牌创建攻坚:建成全国文明校园。根据《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对照“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等“六好”要求,制定我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倒排时间、开展建设、压实责任,确保成功建成全国文明校园。

——国际合作拓展攻坚: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争取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模式、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动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成立研究机构、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出版学术成果等科学研究的国际协同创新,显著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确保“人本性、开放式、合作型、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构建取得重要成果。

——办学资金供给攻坚:增强发展保障能力。通过政府化债、争取专项、校银合作、校友捐赠、社会共建、厉行节约等多种途径增加学校收入。到2023年,学校债务较当前减少50%,收入较当前增加50%,力争突破12亿。在缓解资金压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办学功能。建设“智慧校园”,建成大数据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建设“美丽校园”,美化校园环境,降低能源损耗,使校园更加宜学宜居宜赏;建设“和谐校园”,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收入分配持续增长机制,逐步实现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解决教师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需要纵深推进“六大战略

——坚持不懈推进人才强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汇聚大国良师。打造高端人才队伍。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继续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柔性引进与硬引进并举,保持引进人才的力度不减,特别是继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深入推进“两工程两计划”,打造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正确处理好引进、培养与使用的关系,促进现有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搭建研究平台、营造学术氛围、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四定”工作,构建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以贡献、能力与实绩为主导的多元评价机制,强化绩效导向,健全优劳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按劳分配与充分体现知识价值相统一,既发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形成的物质激励,更注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机会公平带来的精神鼓舞,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总书记讲,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使用办法,把好教师引进、交流、培养和使用关口,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坚持不懈推进质量立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培养时代新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标准,培育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突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通过加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加强贯通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发挥素质教育中心作用,做好素质教育课程规划。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将美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在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更加重视课程美育,挖掘不同课程所蕴涵的美育资源、美育功能和美育价值。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发展,加强艺术专业建设,加大艺术选修课开设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开好综合实践实训课程。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燎原”计划,努力实现就业从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研究生教育。扎实推进分类培养,显著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水平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坚持不懈推进学术兴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扩大学术声誉。推动学术创新。强化实践标准和应用导向,深化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的创新性研究,加强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研究,在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力争产出更多科研精品、传世之作。搭建学术平台。对标“双一流”,继续推进国家平台、省级平台、校级平台和院系平台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推进交叉融合,大力建设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力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加强智库建设。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继续加大投入,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以“经世济民、崇法致公”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为人民做学问、为河南谋发展、为国家出良策,真正建成几个政府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国内知名度的新型智库。

——坚持不懈推进特色名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厚植竞争优势。强化育人特色。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打通学科基础课、加强通识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实行专业融通融合、双学位制、辅修制以及主辅修互换制,拓宽学生专业面,打造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与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突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把“高素质”的要求落到实处。突出学科特色。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在巩固发展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前瞻布局涉及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特需的学科。实施学科融合发展方略,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依托,以重大学术问题和应用课题为纽带,搭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和跨学院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联合、跨学科融合,营造 高峰”“高原”“特色梯次分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打造服务特色。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筹协调推进,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脱贫攻坚、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目标任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我省“三区一群”国家战略的实施,凝炼科研方向、组建创新团队、加强协同攻关,在事关长远和全局的国家战略制高点上展现智慧、发出声音、提供方案、贡献力量。培育文化特色。总书记强调,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统筹推进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标识文化、廉政文化、校友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建好“三大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推进“三大文化”协同育人。

——坚持不懈推进制度治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弘扬法治精神。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深入实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系统构建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简政放权,效率为先,切实增强执行力。规范教授治学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术治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以校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各级学术组织作用,积极推进教授治学。加强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营造教授治学、自由探索的良好学术氛围。创新民主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加强统一战线、工会、教代会、共青团、离退休工作和学生组织建设,拓宽参政议政、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有效途径,发挥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学术发展和学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和解决师生合理诉求,构建完备的意见征求和反馈体系。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把学校改革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加强法治特别是宪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提高依法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管理方式转变。彻底扭转传统、落后、粗放的管理方式,在教学、科研、行政、资产、财务、后勤、基建等各方面落实细节管理、精细管理,减少直至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实现管理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

——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厚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强化文化担当。注重精神文化引领。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而在精神之大,大学品位之高不在于楼宇之高,而在于精神之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并使之内化为每一个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联系校友的“精神纽带”;积极开展高雅艺术、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影视作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突出环境文化育人统筹推进三个校区的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建设,推动规范使用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及校标、校徽、校旗等文化符号,形成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建设若干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彰显大学精神的人文景观,力求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立柱都能“陶冶”,每一寸场地都能“育人”。推动校园文化传播。加强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将学校统一的文化符号融入校园文化用品之中;加强校园网、广播台、校报、微信等校内媒体建设,使其成为展示学校风貌、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宣传教育、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推进艺术文化建设,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培育学生艺术潜能,提升学生艺术文化意识和素养;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师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校友文化建设。加强校友组织建设,建立发展基金会,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地方校友分会;充分发挥校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促进校友之间加强联系、相互帮扶,支持、帮助校友事业发展,推动校友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让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以钉钉子精神把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四、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办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事情,关键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早日实现 “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全校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地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服从党中央、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坚持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强化党员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做到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二)加强思想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安身立命之根本。坚定理想信念,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开展专题教育。深入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持续完善学习制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带头严格学习制度,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各党组织书记为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

(三)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力、执行力。要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要加强示范带动,以上率下,主动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为党员干部当好标杆、做好示范。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学校党务管理情况、组织决议决定及其执行情况、思想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选拔与任用情况、服务和联系院系及学生班级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要阳光、透明、高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法办事,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思想作风建设。紧紧扭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深入系统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持续优化工作作风。要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反对官衙作风,注重提升工作实效。带头加强生活作风建设。要自觉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带头讲操守、重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生活追求。

(五)加强纪律建设。强化政治纪律。要始终把政治纪律作为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尤其要把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最首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严明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深化纪律教育。要自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纪律意识,提高纪律自觉,时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始终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行为,要用纪律管住权力。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苗头及时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六)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制度清理。组织开展深入调研摸排,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党建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和审查。抓好制度完善。在全面审查清理的基础上,搞好配套衔接,确保学校党建规章制度的与时俱进。抓好制度创新。针对学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精神集中出台一批新的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抓好制度落实。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体制和机制。

(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要严格执纪,动辄则咎,一寸不让抓惩治腐败。要紧盯“微权力、微腐败”,重点查处和纠正涉及师生利益时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行为。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学治校各方面制度,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和廉政教育,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我们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和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高度,坚持政治标准、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觉悟、落实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把我校打造成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坚强阵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校党委号召学校广大青年在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有可为的时代必须大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高等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高等教育提供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为高等教育蓄积了深厚的文化滋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和优势,不仅坚定了我们办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底气和决心,更赋予了我们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的使命和担当!

各位代表,同志们!“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伴随着教育的强盛。从期望教育救国、教育兴国到今天建设教育强国,中国的教育一直心系国家,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为使命担当。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是全体师生、广大校友的共同夙愿,是一亿多河南人民的殷切期盼,是上级组织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砥砺前行,早日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2018528日印发

 

上一条:物业公司直属党支部组织开展第二期党员培训工作 下一条:关于学习《中国共产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委工作报告》的通知

关闭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概况 | 党建园地 | 工会之家 | 精神文明建设 | 下载专区 | 联系我们